航空电子系统(Aionics,简称航电系统)是现代飞机、导弹、航天器甚至无人机的核心组成部分,承担着信息感知、处理、传输与对抗的关键任务。从战斗机的隐形电子战到民航客机的自动驾驶导航,航电系统的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飞行器的安全性、战斗力和智能化水平。


1. 航电系统概述

航电系统(Avionics)即 Aviation + Electronics,泛指飞行器上所有电子设备的集合,其功能可归纳为:

  • 信息感知(雷达、光电探测)

  • 数据处理(飞控计算机、信号处理)

  • 信息传输(数据链、通信系统)

  • 电子对抗(干扰、隐身、欺骗)

如果把飞行器比作一个人,那么航电系统就是它的 “眼睛、耳朵、大脑和神经”,确保它能在复杂战场或飞行环境中高效运作。

航电六大子系统(“通导识电雷光”)

  1. 通信系统(Communication) —— 飞行器与外界的信息桥梁

  2. 导航系统(Navigation) —— 定位与航向计算

  3. 识别系统(Identification) —— 敌我识别与空管协同

  4. 电子战系统(EW, Electronic Warfare) —— 电磁频谱攻防

  5. 雷达系统(Radar) —— 目标探测与跟踪

  6. 光电系统(EO/IR) —— 光学与红外探测


2. 通信系统(Communication)

2.1 基本功能

通信系统负责飞行器 内外信息交互,包括:

  • 空-地通信(飞行员 ↔ 地面塔台)

  • 空-空通信(战斗机编队协同)

  • 无人机遥控(UAV C2)

  • 数据链(Tactical Data Link)

2.2 关键技术

  • VHF/UHF无线电(30 MHz–3 GHz):

    • VHF(30–300 MHz):民用航空主要频段(如ATC通信)

    • UHF(300 MHz–3 GHz):军用短距通信

  • 卫星通信(SATCOM)

    • 适用于远程/超视距通信(如军用MILSTAR卫星网络)

  • 数据链技术

    • Link-16(北约标准,用于F-35、F-22)

    • MADL(Multifunction Advanced Data Link)(F-35专用,低可观测)

💡 案例
F-35 的 MADL 数据链 采用 定向窄波束通信,减少被敌方侦测的概率,确保隐形战机编队的隐蔽协同。


3. 导航系统(Navigation)

3.1 导航方式

现代飞行器主要依赖 三种导航技术

  1. 惯性导航(INS,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)

    • 通过 陀螺仪+加速度计 计算位置变化

    • 优点:完全自主,不依赖外界信号(抗干扰强)

    • 缺点:误差随时间累积(“漂移”问题

    • 应用:核潜艇、战略轰炸机(无法依赖GPS的战时环境)

  2. 卫星导航(GNSS,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)

    • GPS(美国)、北斗(中国)、GLONASS(俄罗斯)

    • 优点:高精度(民用1米级,军用厘米级)

    • 缺点:依赖卫星,易被干扰/欺骗

  3. 组合导航(INS+GNSS)

    • 通过 卡尔曼滤波(Kalman Filter) 融合两种数据

    • 提高精度(战时GPS失效时仍可作战)

3.2 民航导航

  • VOR(甚高频全向信标):提供方位引导

  • ILS(仪表着陆系统):精准降落跑道

  • ADS-B:广播式自动监视(实时共享位置)

⚠️ 关键问题
战斗机在高机动(如空战翻滚)时,惯性导航如何保持稳定?
环形激光陀螺(RLG)光纤陀螺(FOG) 提供更高抗过载能力。


4. 识别系统(Identification)

4.1 敌我识别(IFF)

  • 功能:区分友军与敌方目标

  • 原理:二次雷达(询问-应答机制)

    • Mode 1/2/3(民用空管)

    • Mode 4/5(军用加密)

  • 欺骗风险:敌方可能伪造 IFF 信号

4.2 民用识别(ADS-B)

  • 功能:广播飞行器实时位置(1090 MHz)

  • 应用:民航防撞(TCAS)、无人机空域管理

🔍 军用 vs 民用识别

军用 IFF

民用 ADS-B

加密

✔️(Mode 5)

❌(公开广播)

抗干扰

✔️(跳频扩频)

❌(易受伪造)

典型装备

F-35 / 歼-20

波音737 / 大疆无人机


5. 电子战系统(Electronic Warfare)

电子战(EW)是现代空战的核心,主要分为三大模块:

类别

功能

典型装备

电子攻击(EA)

干扰/摧毁敌方雷达/通信

ALQ-99干扰吊舱 / AGM-88反辐射导弹

电子防护(EP)

抗干扰/低可观测性

隐形飞机(F-35) / 自适应跳频

电子支援(ES)

信号侦听/定位

RWR(雷达告警器) / ELINT(电子情报)

🎯 关键战术

  • DRFM(数字射频存储):复制敌方雷达信号并延迟发射,制造虚假目标欺骗对手(如歼-16D电子战机)。

  • 低截获概率(LPI)雷达:F-35的 AN/APG-81雷达 采用随机变频信号,使敌方难以侦测。


6. 雷达系统(Radar)

雷达(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)用于探测目标的位置、速度和属性。

6.1 主要类型

雷达类型

特点

应用

脉冲多普勒雷达

测速+测距

F-16的 AN/APG-68

相控阵雷达(AESA)

电子扫描,多目标跟踪

F-35的 AN/APG-81

合成孔径雷达(SAR)

高分辨率成像

侦察卫星 / 全球鹰无人机

6.2 现代雷达趋势

  • AESA(主动电子扫描阵列)

    • 取消机械转动,改用数千个微型收发单元(T/R组件)

    • 优点:抗干扰强、多任务并行(同时跟踪30+目标)

  • 隐身雷达对抗

    • 低频雷达(UHF / L波段) 可探测隐形飞机(如歼-20的米波雷达)

案例
美国的 E-7“楔尾”预警机 采用 多频段AESA雷达,可同时监控空中、地面和海上目标。


7. 光电系统(EO/IR)

光电系统利用 可见光(EO)和红外(IR) 进行探测,属于被动探测手段(不主动发射电磁波,隐蔽性强)。

7.1 光电传感器

  • 红外搜索与跟踪(IRST)

    • F-35的 EOTS(光电瞄准系统) 可追踪50km外的热源目标

  • 激光测距/照射

    • 用于激光制导炸弹(如GBU-12)

7.2 光电对抗

  • MAWS(导弹逼近告警)

    • 通过红外探测来袭导弹(如俄制 “希比内”电子战系统

  • 定向红外对抗(DIRCM)

    • 发射激光干扰红外制导导弹(如AN/AAQ-24“复仇者”

🌙 应用
阿帕奇直升机配备 MTADS(现代目标获取与指示系统),可在夜间执行精确打击任务。


8. 未来航电发展趋势

  1. 人工智能(AI)辅助决策

    • F-35的 ALIS 自主后勤系统预测故障

  2. 认知电子战

    • 自动识别并干扰新型威胁(如DARPA的 ARC项目

  3. 6G 通信与量子导航

    • 实现超高速、抗干扰通信和导航


总结

航电系统是现代化飞行器的“神经中枢”,涵盖了从 通信、导航、识别电子战、雷达、光电 的复杂技术链。未来的航电技术将更加智能化、自主化和网络化,成为决定战场优势的关键因素。